新浙派田園水墨風
陳一郎老師簡歷
陳捷老師,字一郎,號墨癡,浙江寧波人。老師82~87年就讀于浙江美院,浙江美院油畫系、國畫人物和山水系畢業。畢業后的老師,并未像他人一樣,趨附商業繪畫創作模式,而是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從最基本最底層的寫生創作中逐步積累,每年都花費7~8個月的時間在江、浙、四川等地進行寫生。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一郎老師也因此練就了一手嫻熟的基本功,以及對祖國大好河山形成了最貼近的默契,并從中摸索出一套自由的寫意山水創作手法,藉以表達對祖國江山的熱愛,對水墨山水傳統的癡情。這即是先生緣何鐘情于中國水墨山水的根本原因。盡管因未附和商業創作的俗套,然而老師追求水墨藝術的步伐卻未曾停息。
一郎老師初心之于創作,世事未及過多關注,故鮮有在藝術圈中走動。直到五六年前,一次老師與幾個同窗老友的偶然聚會。會中,大家一致認為:“中國水墨已經到了絕境,沒有出路了,目前已經是黃昏前的那絲余光,再也不可能有往昔的輝煌。”頗有追捧西畫之意。朋友們所以如此認為,是因為現在水墨都在往抽象變,但并不理想,往往以丑為美,并非得正統水墨之精髓。這也是當代水墨創作的現狀。故而一郎老師甚以為非,當時就與朋友們辯論起來。一郎老師激昂的說道:“水墨是朝陽,西畫沒有水墨的靈動和空靈的感覺我會證明你們今天所說的是錯的!”為了這句話,一郎老師對水墨重新研究,從唐宋元明清近代現代的大家的作品進行了臨摹和研習,又對老子和莊子進行了復讀,進行了苦行僧的生活,醒了畫、餓了吃,然后就是畫,不知時間,沒有朋友,以自然為師,結合過往的寫生經歷,重新拾起了傳統寫意山水之筆,開創了“新浙派”之風。今年,一郎老師并未如往歲一樣單沉浸于個人創作,而是帶著自己的佳作走了出來,也是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新浙派的水墨畫。
在不久的將來,老師會籌備建立新浙派水墨研究社,將培育新一輩水墨畫家來傳承中國水墨文化;也是為了讓世人知道中國還有這樣一個為水墨而癡的畫畫的人,并將祖國傳統水墨之韻傳續下去。
老師的作品頗豐,早年以工筆人物頗多,期間的敦煌工筆人物系列就已頗獲好評,部分作品并被國際聯合書畫院收藏。近年因為傳統水墨漸頹,遂一心于水墨山水創作。
2014年參加上海國際藝術博覽會。2015年參加米蘭世博會,同年10月參加聯合國成了70周年善本丹青書畫展。近期將在上海展出一郎個人展。
飛天(水墨)
飛天(水墨)
春山瀑居圖
《春山瀑居圖》以筆凝氣,以墨凝韻。墨為五色,須以白配。一郎先生的《春山瀑居圖》取山水之勢,取心中之意。氣勢磅礴而無壓抑之感,山色空蒙。溪渠匯江,用心良多。墨色枯焦潤濕之變,深得水墨之韻、用筆之味,構圖飽滿。雖滿構圖,但無處不顯空靈;雖以水墨畫之,但精細之處,處處是景。尺余畫卷,卻縱慣山湖,實乃難得之精品。
附題文:
春風拂綠,山河翠染。偶此是間,幸與世絕。夫因造化以居,遂就自然而舍。聽飛流于即墜,洪其聲于霧渺。觀巒木之所如,暢其畫之物美。日出而作,日落且歸,曾不知歲月之幾何。時復往兮,時將去兮,賞故化者之與我同好。豈謂光陰之于我虛度,而嘆人生之止于一隙耶!
漁樵耕讀
《漁樵耕讀》在傳統中國畫中是一個經典題材,是文人畫中經常出現的。一般是指隱士隱居在青山綠水之間,常出現的表達方式是以人物畫為主,山水只是應景。而一郎的漁樵耕讀乃是一幅氣勢宏偉的山水畫,略襯人物點綴,表達一郎醉情山水、寄情自然的心態。整幅畫面氣勢宏大。然靜下心觀賞,又覺得此畫處處是景,筆筆有情。寧靜祥和恬淡,與世無爭的隱士風范。
整幅畫虛實疏密運用恰到好處,實中有虛、虛中存實、疏密相間。加之水墨濃淡得體、黑白相用、干濕相輔,雖無顏色而勝百色,由此而增強了山水空靈朦朧之境。
中國畫中有造境一說,就是畫者在創造的時候能否與畫溝通融入。如似畫者就在畫中一般。這就是造境。觀者觀其畫而與畫通靈,進而進入畫的境界,從而達到與心靈對話。這就是畫者的造境的高妙之處。
附題文:
天地不語,歲時其令。四季相屬,晝夜始更。夫樂田園以居,且肆吾意于自然。春耕于陳山之麓,夏漁于富春之濱。履帝舜之與娥皇女英所共歡,猶復嚴子陵之披裘以釣澤中。晨起而樵,日中則返。席綠以歇,困醒乃讀。豈徒與朱翁子之相迫于市,而比夫蘇季子之錐股以求功名者耶!
無欲以觀其妙
《無欲以觀其妙》算是《漁樵耕讀》的續篇,我騎著千里馬不覺來到了南山,南山自古就是高士深隱之地,于是在壯麗的山林中去追尋著心中仰慕的圣賢,途中遇到了漁、樵、耕者,卻很驚訝于他們為何勤于誦讀古人之書,由此而展開了《無欲以觀其妙》這幅美麗涵韻的畫卷。
吾心素已閑
青靄入看無
《青靄入看無》描述的是閱歷人生近或暮年的我歸息于山水之間的所見所感。乘舟悠閑的穿越在曲長的河流中,是這樣的清閑自在,所目皆景色,不必細看實。遂就著這霧靄的蒙眬,就“漠”觀著那瀑布墜落入龍湫吧!
半窗煙云半窗翠
《半窗煙云半窗翠》描寫著這樣一幅場景:我在睡夢中神游天姥,騰云駕霧飄逸之中王母出現在視線中。這場睡夢是如此的酣暢,醒來時已是大白天,蟲鳴鳥語叫聲不覺。披著衣服打著赤腳推開窗,由此眼前的美景展現在眼前:這半窗的翠林綠草以及為煙霧籠罩的迷蒙。想到昨天扉前一槐因衰老而傾倒,與此窗外的綠意想論,而不禁感慨青春的無限、新秀的繁茂。然而老一輩無需為“夕陽”而感慚。正所謂“但得夕陽無限好,何須惆悵近黃昏”。這即是對自然的釋懷,無為而處,也即是對老子“無為”的水墨的闡釋。
附文:
適寢神游天姥,衣霓駕風見王母。 何時夢醒回悟,緣晝景蟲鳴鳥語。 披葛跣足啟牖,半窗煙云半窗綠。 煙渺接水淡澹,青云涵山濡欲雨。 扉前秋冬春夏,去歲枯槐昨傾衂。 可畏新秀奇瑰,群季夭夭華如侶。 天地人道自然,塵起塵落塵歸土。 既生來去無為,且驂白鹿劉阮與。
夏蔭對弈圖
《夏蔭對弈圖》是一位道者與一位和尚夏天樹蔭下面對弈,名曰對弈,實乃洋溢著佛與道的開豁情懷。
天音
《 天音》是一位高雅隱者因為不偶于“世”,而縱情于山水的釋趣情懷。既臨懸崖而聽飛瀑,正若天音入懷。由此而不自覺撫琴幾許,一至共天音而陶醉其中的對山居自然的熱愛之情。
飛天(工筆)
工筆畫《飛天》乃一郎先生于1989年所作。一郎將中國工筆畫二維視覺大膽改革為三維視覺效果。用現代人的審美觀來審查中國工筆畫。既不失傳統又在傳統上大膽創新,開創中國新工筆畫的先河。《飛天》是一郎的力作,明亮的色彩給大家帶來震撼的視覺效果。由于年齡的問題,一郎的眼睛視力下降,只留下近50幅工筆畫作品,所以更加彌足珍貴。
人體一
人體二
奧黛麗赫本
小和尚系列——佛道人道之禪悟
小和尚系列作品是一郎先生將佛人性化的表現——佛即是人,佛道即人道。悟道先從人道,慈悲為懷。一郎先生將小和尚活靈活現的表現,是用工中帶寫的筆法,充滿童趣;也是一郎先生胸襟的體現,皆堪經典之作。
赤壁長卷兩幅
皈依自然
《皈依自然》這幅作品在布局當中留白很多,但觀者不以為空,凡以為滿。見畫中湖光瀲滟、水鳥翱翔。一郎此畫恬淡寧靜、透著空靈。這又與一郎先生的文化底蘊有關。一郎先生早先悟禪,以禪境入畫。現在修道,以自然為師。一郎常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所以一郎敬以自然為師,將自然通過水墨展現出來,傳神而不矯造,是一幅難得的精品。
塵封遙古
塵封遙古是一郎老師又一幅懷古題材難得的杰作,構圖巧妙、整體布局大氣而意蘊深遠,不禁使人隨同老師的情懷,一同步入到塵封的過去,使觀者不覺入畫、感懷不已!畫右配文:
【詩】
夢回古江南,碧水柳如煙。
不為風塵擾,孤舟獨飲歡。
貴妃醉酒
《貴妃醉酒》是一郎先生的力作,將貴妃艷麗嫵媚活靈活現的展示出來。除了臉部用色之外,背景用墨色,更彰顯主題和一郎的大膽構思。
【文】
歲月蹉跌少光景,縱偶美景如許,猝時不我,闕然若失者,竟為風塵左右。而今辟得形盛所,已然若得,恍惚華逝也,孰覓故境如繆。痛也歟!已也夫!惟諸夢,傾諸筆。泛舟清流槳波興,廊橋舊苔一縷青。顧左枯木綠蔓延,梓株其茂春復鳴。
青花自在(工筆)
《青花自在》是一郎先生另一種工筆創新。一種顏色將自在菩薩畫的慈祥莊嚴。觀眾在云霧繚繞間能感知觀音菩薩的那種對人間的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