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聯系方式
電話:021-56457098
郵箱:2457529482@qq.com
產品詳情
范長江
分享到:

范長江

簡介

范長江(杰出的新聞記者)

范長江,男,1909年10月16日生于四川內江。原名:希天。他是中國杰出的新聞記者,中國新聞家,社會活動家。他生前寫過大量的出色的新聞報道,擔任過新聞機構的領導工作,為全國的新聞事業(yè)做出很大貢獻。 1991年,中國記協與范長江新聞獎基金會聯合設立了“范長江新聞獎”,這是表彰獎勵我國中青年新聞工作者的全國性高層次新聞獎。該獎項于2005年與“韜奮新聞獎”合并成為“長江韜奮獎”。



范長江生平

非凡少年

190910月,范長江生于四川省內江縣趙家壩村(內江市東興區(qū)田家辦事處)

范長江

范長江自幼就隨堂兄弟跟著祖父學習識字讀書。他也時常仿照祖父的模樣和腔調,搖頭晃腦,抑揚頓挫地念著先祖范仲淹先憂后樂的名言。 1927年初,報考黃埔軍校未果的范長江進入中法大學重慶分校學習。中法重慶分校是共產黨員吳玉章創(chuàng)辦的一所宣傳馬列主義、培養(yǎng)革命干部的學校。范長江在這里逐漸接受了反帝反軍閥的思想,他積極參加社會活動,和同學們一道在街頭進行反帝反軍閥的宣傳講演。南京事件發(fā)生后,范長江參加了事件后的示威,并與鎮(zhèn)壓示威的反動軍閥展開斗爭,成為反動軍閥在四川通緝的對象,他被迫離開重慶,來到武漢。為謀生計,范長江加入了賀龍領導的國民革命軍第20教導團,成為一名學生兵,并隨賀龍轉赴南昌。81日,范長江參加了著名的·南昌起義。南昌起義后,范長江隨部隊轉戰(zhàn)途中遭國民黨反動軍隊的圍攻與部隊失去聯系,輾轉到了南京。

艱難選擇

1928年秋,范長江考入中央政治學校。該校原名中央黨務學校,是國民黨政府培養(yǎng)行政干部的大學,蔣介石兼任校長。范長江選學了鄉(xiāng)村行政系,打算將來在窮鄉(xiāng)僻野中建立一個理想的世界。在這里,范長江加入了國民黨。但是,九一八事變改變了范長江的夢想。范長江清醒地認識到,抗日救國是出路,而國民黨培養(yǎng)所謂人才的地方,并非他的歸宿。于是,范長江換掉學校的制服,秘密離開了南京。在留給學校當局的信中,范長江公開闡明了自己的觀點:合理的教育應當是啟發(fā)青年的思想,使他們能對宇宙和人生的法則有正確的把握,然后配合著各時代的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服務于人類、國家的能力。在離開學校的同時,范長江宣布他脫離國民黨。

進入北大

1932年初,范長江來到北平,在黎錦熙主持下的國語大辭典編纂處謀得一份剪貼資料的工作。同年秋天,經過自己的努力及友人之助,他進入了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


在北大期間,范長江廣泛涉獵哲學、政治、經濟、英語等書籍,以豐富自己,并時刻關注抗日形勢的發(fā)展。他經常苦思冥想:如何用正確的哲學思想來為現實服務?一次上課時,他向教授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全國人民要求抗日而政府不抗日,怎么辦?二是一個人肚子餓了,自己又沒錢,鋪子里卻堆滿食物,能不能拿來吃?回答是:這不是哲學的事,哲學主要是為了弄明白各學派的情況,不是解決實際問題的。教授的答案再次讓范長江對大學教育失去信心,他決定走出書齋,投入到現實的抗戰(zhàn)中去。

從業(yè)新聞

1933年下半年起,范長江正式開始為北平《晨報》、《世界日報》、天津《益世報》等撰寫新聞通訊,內容多為文化教育方面。由于他文筆精練、視角獨特,引起了天津《大公報》社的注意。《大公報》社總經理胡政之還親自出馬,請范長江專為《大公報》撰稿。《大公報》是當時有全國影響的報紙,知名度很高,范長江遂答應下來。這年年底,經過調查研究,范長江先后寫出《佛學在北大》、《陶希圣與食貨》、《顧頡剛與禹貢》、《北大研究院所藏明清檔案及其整理》等數篇通訊,在《大公報》、《晨報》上發(fā)表。



成名之舉

在日本軍國主義覬覦中國,全民抗戰(zhàn)難以避免的時刻,范長江從一個記者的政治敏感意識到:中日一旦開戰(zhàn),沿海一帶必不可久守,抗戰(zhàn)的大后方肯定在西北、西南一帶,因此,對這些地方進行考察和研究,很有必要。19355月,范長江以《大公報》社旅行記者的名義開始了他著名的西北之行。他從上海出發(fā)沿長江西上,在四川做短暫停留后,經四川江油、平武、松潘,甘肅西固、岷縣等地,兩個月后到達蘭州。在蘭州稍事休整后,他又向西深入到敦煌、玉門、西寧,向北到臨河、五原、包頭等地進行采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