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線客服
 聯系方式
電話:021-56457098
郵箱:2457529482@qq.com

【Channel WE】中國很贊!(上)百年前中國參展世博會的珍貴照片你一定沒見過!

     世博會是人類文明成果薈萃的偉大盛會,每一屆世博會都在全球范圍推動了廣泛的國際交流,開啟了人類重新認識世界的窗口,成為見證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驛站。

      世博會已走過了160多年,世博會上各個國家的展館也成為記錄一個國家發展和進步的“書簽”。歷史上亮相的中國館,在不同的歷史背景條件下,以建筑、景觀和室內展廳的載體與方式,一次次演繹和定格著我們東方大國的國際視覺形象,傳播著關于中華文明的信息,也為完善世博格局與促進國際交流作出自己的貢獻,留下了中華民族獨特的世博設計軌跡。

     讓我們通過這一百多年來出現在世界博覽會上的中國館,來回眸世博會的百年變遷,感受世博會與中國結下的不解之緣吧!


     自1851年首屆世博會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前,中國人在晚清和民國時期,從被動到主動,從民間到官方,一共參加了10多次世博會,其中1851年倫敦世博會到1873年維也納世博會,只留下有民間參展的零星記錄和史料,沒有獨立設置的中國館。

     直到1876年費城世博會,一張美國百年攝影公司拍攝的珍貴照片,讓我們見到了世博會歷史上第一個中國館。

 1876年費城世博會

1876年費城世博會


     第一次由中國人選派代表參加世界博覽會是1876年的美國費城世博會,并且從這屆費城世博會開始,組委會允許各國設立獨立展館,逐步取代了原來的主題展館。


1876年費城世博會中國館立體照片

(照片說明:長18厘米,寬11厘米,蛋白紙基,

美國百年攝影公司攝制)


      在這次博覽會上,中國展館占地“僅八千正方尺”,精心的布置,以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吸引了參觀者。一座木質大牌樓向北而建,上書“大清國”三個字,對聯一幅,曰“集十八省大觀,天工可奪;慶一百年盛會,友誼斯頓。橫批為“物寶天華

     中國參展的商品共計有720箱,6801種,價值約白銀20萬兩。中國的絲、茶、瓷器、綢貨、雕花器、景泰藍等在各國展品中推為第一。


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中國館原版立體照片3張
(長18厘米,寬11厘米,蛋白紙基,

美國百年攝影公司和

EDWARD L.WILSON & W. IRVING ADAMS攝制)


     這三張照片中,其一是中國館的照片,中國館進門牌樓上有“大清國”三個大字,里面展示著各種從中國運來的奇珍異品,館內精心的布置,和濃郁的中華民族特色吸引了眾多參觀者;另外兩張照片展示的是中國的服裝,手工藝制作、瓷器等。  


中國首本官方世博記錄

1876年美國費城世博會《環游地球新錄》


     1876年,時任大清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ReberT HarT,1835-1911)委派李圭前往美國費城參加美國建國100周年博覽會,李圭回國后將其在美期間的考察、見聞寫出《環游地球新錄》一書,其中第一卷為《美會紀略》,翔實地描繪了一名中國人眼中的1876年世界博覽會:“……中國赴會之物,計720箱,……”這是中國人看世界的一個重要事件,“泰西物產之豐,國力之強”深深打動了第一批不再坐而論道,而是起而救國的中國人。

     這本書也是中國有官方色彩的、記載有關世博會活動的第一本書,李鴻章為這書本作序。

1878年法國巴黎世博會

1878年法國巴黎世博會中國館


     1878年巴黎世博會,是史料記載中國人自建獨立展館的開始,在一張由法國A.P.出版公司制作的照片上,我們看到中國展館建筑外觀呈現典型的南方門樓樣式,形似南方的廟宇,氣派的門臉、高挑的屋檐和右邊緊鄰的日本館低矮造型形成對照;中央入口裝飾華麗,在“大清國”的牌匾下,門口掛中文對聯,上書:“中國有圣人銀甕金船圖瑞應;下聯為:此鄉多寶玉珠宮貝闕麗祥暉”。當年中國人參展的民族自信躍然紙上。    

     據晚清當時駐法使節描述記載中國館“東向,左右兩轅門,飛檐。正廳三間,陳設螺鈿幾榻。院中央一小亭,兩廂十二門,為售貨所,售瓷器、茶葉、古銅器、雕刻、象牙折扇獨多。會畢后,中國以此房贈伯理璽天德,移建布洼得不朗囿內。”由此可見,這次被稱為“中華會所”的中國館初具建造規模,并在展館規劃,建筑、景觀、室內展品陳列等方面開始了較全面的設計和實施。


1878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照片3張
(大小不等,蛋白質基,

COLLECTION L.L. PARIS 等拍攝)


     這三張原版照片分別是:一為1878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內部展品立體照片,從照片中可以看出,中國展品主要有瓷器、琺瑯器、木器、宮燈等。

    二為1878年巴黎博覽會中國館外部立體照片, 1878年博覽會的地址沿塞納河兩岸展開,以五月廣場為中心。該照片詳細表現了1878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的外景和周圍環境。

     三為1878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內景原版照片,晚清駐外使節,曾任駐英、法、德、日四國參贊的黎庶昌(1837-1897)在他的《西洋雜志》中《巴黎大會紀略》一文里曾描述了中國館的情況,他說:“東向,左右兩轅門,飛檐。正廳三間,陳設螺鈿幾榻。院中央一小亭,兩廂十二門,為售貨所,售瓷器、茶葉、古銅器、雕刻、象牙折扇獨多。會畢后,中國以此房贈伯理璽天德,移建布洼得不朗囿內”。從此原版照片中可以得到清晰印證。


1878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內版畫

和中國書寫人版畫2張
(長39厘米,寬29厘米等,LE JOURNAL ILLUSTRE 等 1878年制作)


     從1878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這張木刻版畫中可以看出中國館的牌樓,參展的瓷器、宮燈等。長辮子的中國人正在給外國參觀者講解,不少西方游客對這些展品表現除了濃厚興趣。
     而另一張為中國書寫人版畫,根據記載:這位位于中國館內的書寫人十分有克制力和隨機應變的能力。他不會被偷看他的法國婦女分散注意力和惹惱。他的服裝也十分講究。胡子刮得干干凈凈,頭戴官帽,長辮子梳得整整齊齊,身穿絲綢長袍。他用一只蘆葦筆,蘸著墨水,從右往左書寫。左下角的字就是根據他寫的字所刻。

1889年巴黎世博會


1889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內景


    1889年巴黎世博會上,中國庭院建筑樣式的國家館得以延續,一張照片顯示了中國館園區內的兩座中式建筑,一殿一樓,樣式相異,由低矮的圍籬與綠化圍合。不遠處,本次世博會的標志性建筑--高聳的埃菲爾鐵塔依稀可辨。


1889年巴黎世博會國際街中國館


     畫面右側的二層門樓建筑是國際街上中國館的入口。照片中的觀眾可能在競相觀看中國館內的佛像和神龕。畫面的最右側,隱約可見日本館的入口。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中國館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中國館已經有專門的建造師規劃處一組院落式建筑群,包含有寺廟、戲院等較大建筑,戲院的前門設造了對稱的八層高塔,造型帶有一定的中西合璧色彩,戲院內設有佛堂、百貨店、茶館等功能區。據說每天都有中國戲劇演員的演出,并免費開放,文化交流和傳播意識開始出現。


1893年芝加哥博覽會中國影像6張
(26×21.5厘米左右,凹版印制,1893 年)


     這六張1893年芝加哥博覽會中國影像分別為:
     中國村中國劇院:這所中國劇院由WAH MEE 展覽公司組織建設,芝加哥建筑工人施工建成的。從建筑風格上看,純粹是為了迎合西方人的審美而建。里面有佛堂、百貨店和茶館,每天有中國戲劇演員的演出,免費開放。
      中國美女和男扮女裝的中國演員:左側的中國美女是1893世博會上國際服飾展的中國模特,她身著中國傳統服裝,坐在椅子上供參觀者拍照;而右側則是一位男扮女裝的中國戲劇演員,當時中國的戲劇中不允許使用女演員,所以,這些男子不僅要裝束成女子模樣,還要用假聲演唱。
      中國戲院的演員:兩位中國戲劇演員身著華麗的戲服,為了迎合美國觀眾的口味,他們特地壓縮了戲劇的長度,但還是很少有美國人把一出戲看完的。
     中國館寺廟內景:圖中是博覽會上中國寺廟的內景。兩個中國人常年在美國的紐約和芝加哥宣傳中國的宗教,也建立了幾座寺廟。寺廟所需的香燭、紙張、茶葉等由他們獨家壟斷。他們還時常向當地華人的洗衣店、商店等要求捐助。
     中國館總建筑師夫婦肖像:王基(音譯) 來自廣州,他是1893年中國館的建筑師,也是中國寺廟的設計師。他在家鄉學習了建筑,就像他很多老鄉一樣,后來來到加州發展,生意很成功,還遇到了美麗的阿雀(音譯),現在成了他深愛的妻子。


1893年芝加哥世博會上中國美女原版照片
(長16.5厘米,寬11厘米。
銀鹽紙基,

裱在硬紙板上。 芝加哥羅賓遜照相館拍攝


    這是當時世博會上受觀眾歡迎的中國女子,很多照相館邀請她照相,并把她的照片售賣給世博會的參觀者。    

1900年巴黎世博會

中國館牌樓仿造國子監琉璃牌樓建造


     1900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的建筑面積達到3300平方米,共有五座建筑,外形分別模仿北京城墻、萬里長城、孔廟等國內著名建筑,園內樓宇高達,樹木蔥郁,主樓造型華貴,高達五層,而正門也是一座三開間厚重端莊的大牌坊。值得肯定的是,展覽期間園區里安排有能工巧匠進行真人手工藝和民俗表演,把現場表演方式帶到了中國館。


1900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


    中國館外觀的那張照片與大家熟悉的豎幅的1900年中國館的版畫乍看相同,其實是兩個不同的建筑。從這個二層亭子及其周邊的園林建造可看出當時中國館的氣派和宏偉。畫面左側隱約可見另外一個中國建筑。這張蛋白照片拍攝及其精美,屬于當時法國專業攝影師的作品,曝光控制恰到好處,使得近景的溪水有實有虛、草木絲毫畢現,宛如人間天堂。


1900年巴黎世博會中國館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門樓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會,受到組委會的邀請,清政府以官方身份第一次正式參展。中國館的建筑群以當時參展代表團總監督溥倫貝子的王府別墅為模型進行復制,包括一座國亭、五間正廳、四間側廳、一座門樓和門樓外的一座八角亭。其中國亭被看做具有國家形象的象征,又由精心制作的入口牌樓,一座寶塔以及一所三面開向庭院的建筑組成。清政府在本次世博會上,可謂大動土木,極盡能事,不光建筑華美精細,色彩艷麗,還另規劃建造了配套的中國村,匯聚有京劇大戲院、佛殿、茶室、中餐廳等功能建筑,展品更是網羅了木雕、瓷器、家具、香爐、琺瑯器等種類繁多的手工藝品、傾力展出。當時有人評價“華式房屋,園林亭榭。佐以上等華式器具陳設,顯得輝煌壯觀。”


中國官方在世博會上的首張照片


     在美期間,一表人才的溥倫成為美國媒體追逐的焦點。

    1904年6月4日的《紐約時報》刊登了溥倫專訪:他表達了要向西方學習、振興國脈的決心。《紐約時報》評價溥倫是清皇室中“最為民主的成員”。


中國館入口處展示良馬的場景


      這屆世博會上,游戲園中出現了一名侍茶的中國小腳婦女。這位小腳婦女與來自南美的巴塔哥尼亞巨人、來自非洲的侏儒、來自加拿大的愛斯基摩人等被安排在一處,供游客觀賞獵奇。

     這一切,深深刺激了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自尊心。

     在世界的展臺上,當自動交換電話、無線電通訊設備成為大勢所趨時,中國的獲獎產品仍舊是北京的地毯,杭州的折扇。

    1904年圣路易斯世博對中國的直接影響是:歸國后,各地競相開展商會,研習商學,掀起一股舉辦商品賽會的熱潮:1906年的成都商業勸公會,1906年的天津勸業展覽會,1909年的武漢勸業獎進會都是在一時期舉行。

     據史料統計,自1904起,全國正式注冊的公司大約410家,遠遠高于1903年的100多家。民營公司創辦的數量超過洋務運動30年國家投資總額。

     日本專家安原美佐雄認為:1905年前后,是中國現代工業發展的新起點,即從“國家興業時代”進入“國民興業時代”。